Business

    Google Ads 投流系列 11:节奏与实验框架

    Published
    September 15, 2025
    Reading Time
    1 min read
    Author
    Felix

    实验的目的不是“证明我对”,而是“更快学到真相”。AI 角色扮演的实验要覆盖“广告 → LP → 产品首体验”的闭环,否则单点优化会因为“隔层衰减”而失效。

    1. 实验设计:假设—变量—成功标准

    清晰写下:

    • 假设:例如“以‘故事共创’作为价值表达,能显著提高非品牌 Search 的 CVR”;
    • 变量:文案主题(陪伴 vs 角色扮演 vs 创作)、UI 画面类型、CTA、语言与地区;
    • 成功标准:CVR↑≥20% 且 CPA 不升,或 ROAS↑≥15%;
    • 观察期:7–14 天,确保样本≥最低可检出量(以经验/历史数据估算)。

    禁止:一次改多个变量;在学习期未稳定时频繁切换;用短期波动作结论。

    2. 分流与样本量

    • Search:同关键词/同组内,使用广告变体 A/B,50/50 起步;
    • YouTube/PMax:资产组或素材层 A/B;
    • LP:A/B 测试平台(路径保持一致,如同一按钮/动线),避免“多入口干扰”;
    • 样本量:确保每个版本获得≥100 次点击,或≥30 个转化(粗线);
    • 观察期:不少于 7 天,跨周/跨节假日需拉长。

    3. 实验主题库(AI 角色扮演)

    文案主题:

    • 价值表达:陪伴/角色扮演/创作工具/练口语;
    • 社证呈现:会记忆/多语言/编辑精选/匿名安全;
    • 语气:温暖治愈 vs 轻快玩乐;
    • 语言:EN/JP/KR/中文版本差异。

    视觉与视频:

    • UI 画面:对话中 vs 角色选择 vs 主题合集;
    • 插画风格:简洁抽象 vs 二次元;
    • 视频长度:15s vs 30s vs 60s;
    • 字幕:有/无;前 3 秒钩子不同表述。

    LP:

    • 首屏布局:视频首屏 vs 截图首屏;
    • CTA:免费开始 vs 立即创建角色;
    • 安全政策:首屏可见 vs 次级入口;
    • 试用说明:明确额度 vs 简要提示。

    产品首体验:

    • 新手引导:预置剧情 vs 自由聊天;
    • 质量阈值:提示“继续聊聊” vs 默认进入;
    • 角色供给:编辑精选 vs 榜单随机。

    4. 观察与放量

    • 观察指标:CVR、CPA、ROAS、首会话长度、角色创建率、D1/D7 回访;
    • 放量规则:达标稳定 ≥ 7 天、宏转化 ≥ 30/周、毛利 ROAS 达标;
    • 扩展顺序:先放大预算,再复制到更多语种/地区/资产组;
    • 复核:每次放量后复查合规与退款数据。

    5. 周/月/季节奏

    • 周:搜索词与否词迭代;创意 A/B 状态检查;LP 漏斗与会话质量复盘;
    • 月:语种/类目预算重分配;PMax 资产组更新;退款与投诉复盘;
    • 季:策略回顾(KPI 树与护栏)、新市场/新类目探索计划。

    6. 失败回收与知识库

    • 失败不是删除,是归档:保留素材/文案/LP 截图、数据曲线、结论;
    • 标注“为什么失败”:受众不匹配/合规限制/动线问题/价值表达错误;
    • 建立“创意词库、否词库、政策踩坑库”,减少重复犯错。

    7. 快速 SOP

    1) 写下假设与成功标准,一次只改一个变量; 2) 7–14 天观察,确保样本量; 3) 以“结果指标 + 行为指标”共同判断; 4) 达标就放量并复制到新语种/资产组; 5) 失败就归档到知识库,提炼可复用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