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

    Google Ads 入门第二章:Campaigns(广告系列)与结构化投放

    Published
    September 16, 2025
    Reading Time
    4 min read
    Author
    Felix

    在开始前先列出文章中出现的专有名词:

    ROAS(Return On Ad Spend,广告花费回报率): 公式 = 收入 ÷ 广告花费。例子:花 1000 元带来 3000 元收入 → ROAS = 3。

    tROAS(Target ROAS,目标广告花费回报率): 智能出价策略。设定目标回报率(如 300%),系统会用机器学习自动调价,尽量让整体广告达到这个水平。

    tCPA(Target CPA,目标获客成本): 智能出价策略。设定目标转化成本(如 50 元/线索),系统会自动出价控制平均成本接近目标。

    Campaign(广告系列): 广告投放的最高层容器,决定预算、出价策略、投放地域、系列类型等。

    Ad Group(广告组): 系列下的“主题仓库”,决定关键词/受众与广告素材的组合,用来保证相关性。

    PMax(Performance Max,效果最大化系列): Google 的全自动广告系列,统一投放到 Search、YouTube、GDN、Discover、Gmail、Maps 等版位。需要高质量素材和数据支撑。

    RSA(Responsive Search Ads,自适应搜索广告): Google Search 的默认广告形式。你提供多个标题和描述,系统自动组合并测试最优版本。

    SKAN(SKAdNetwork): 苹果 iOS 的隐私归因框架,用于 App 投放效果回传。数据粒度有限,需要提前配置映射。

    UTM(Urchin Tracking Module,跟踪参数): 加在 URL 后的标记参数(如 ?utm_source=google&utm_medium=cpc),用于区分流量来源和广告效果。

    gclid / wbraid / gbraid: Google Ads 自动生成的点击 ID,用于追踪转化并和广告点击对应。

    CPC(Cost Per Click,点击成本): 广告花费 ÷ 点击次数。每次广告点击你实际支付的费用。

    CTR(Click Through Rate,点击率): 点击次数 ÷ 展示次数。广告吸引力和相关性的直接指标。

    CVR(Conversion Rate,转化率): 转化次数 ÷ 点击次数。衡量落地页与广告承诺的匹配度。

    CPA(Cost Per Acquisition,获客成本): 平均获取一个转化(购买/注册/线索)的广告花费。

    LTV(Lifetime Value,客户生命周期价值): 一个客户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预计能带来的总收入。

    tCPI(Target Cost Per Install,目标每次安装成本): 你希望通过广告获取一个 App 安装所花费的平均成本。

    Lead(线索): 潜在客户信息,如表单提交、电话咨询、预约。线索质量决定后续转化效果。

    CPM(Cost Per Mille,千次展示成本): CPM 更适合品牌曝光(看见就算),

    CPV(Cost Per View,每次观看成本)

    Auction insights(拍卖洞察): Google 提供的竞价数据,能看到你和竞争对手的重叠率、超越率、顶端展示率。

    价值传递(Value Tracking / Value Passing): 在 Google Ads 里,“转化”不仅仅是一个事件(比如有人下单),还可以带有 价值(Value) 字段。

    Learning Phase(学习期): 指广告系列或广告组在 新建或发生重大改动后,Google 系统需要重新收集数据、探索最优投放方式的阶段。

    Pacing(节奏/烧钱速度): 预算与出价对日内/周内消耗的控制。

    Shared Budget(共享预算): 多个系列共用一笔预算。

    Bid Strategy(出价策略): Max Conversions / Max Conversion Value / tCPA / tROAS。

    1. Campaign(广告系列)

    Campaign的定义是同一投放目标与规则的容器。

    • 你在系列层要决定:
      • 系列类型(Search/Display/YouTube/Shopping/Performance Max/App)。
      • 目标与出价策略(Max Clicks/Max Conversions/tCPA/tROAS)。
      • 预算(日预算或共享预算)。
      • 地域、语言、投放时段、网络与频控(展示/视频)。
      • 转化目标:选择用于出价的 Conversion actions。

    这一层控制“钱和方向”。预算与学习期在这个层级生效;品牌与非品牌、不同语言/市场、冷/热流量应拆成不同 Campaign。

    并且目标不同(tCPA vs tROAS)、预算需单独控、地域/语言需独立、系列类型不同也需要建新的 Campaign。

    接下来我们先创建一个Campaign吧。

    第一步:选择推广目标(Objectives)

    创建系列的第一步通常是“选择推广目标(Objective)”。

    • Sales(销售):以订单/收入为目标,默认倾向 Maximize conversion value/tROAS。适合电商或可传递金额的业务(要开价值传递,如果只传转化次数,系统会优化“数量”,传了价值,系统能优化“价值”,帮你把预算投向更高价值人群)。
    • Leads(潜在客户):以线索为目标,默认 Maximize conversions/tCPA。适合 B2B/服务业;用高质量的“主要转化”(如合格线索/电话接通),要避免把低质微转化设为主要目标。
    • Website traffic(网站流量):以点击为目标,默认 Maximize Clicks/手动 CPC。适合冷启动早期或素材/跟踪未就绪时短期测温,不宜长期使用以免跑偏业务目标。
    • App promotion(应用推广):专用于 AC 系列(App Campaigns),以安装/首次打开/注册/付费等事件为目标,常用 tCPI/tCPA 或价值出价。
    • Awareness and consideration(认知与考虑):以触达/观看为目标,常见计费为 CPM/CPV,适合品牌诉求的视频/展示投放,转化导向弱,需要与再营销串联。
    • Local store visits and promotions(到店/本地促销):配合地点扩展与本地库存,优化到店或电话,适合线下门店型业务。
    • Create a campaign without guidance(无指导创建):不预设目标,全部设置手动选择。适合熟练用户做“精确分仓”(品牌/非品牌/再营销拆分、目标与出价自定)。

    Objective只会影响“默认推荐与界面路径”,不会永久锁死设置。无论选哪一项,你都可以在系列中手动改“出价策略/计费/转化目标”,我选的是 Create a campaign without guidance方便教学。

    第二步:选择系列类型(Campaign type)

    常见卡片包括:Search、Performance Max、Demand Gen、Display、Shopping、Video(YouTube)、App。。

    Search(搜索):

    适用:承接强意图、直接转化。输入为关键词与文案(RSA)。

    • 主要展示位置:
      • Google 搜索结果页(PC/移动,顶部/底部文字广告)。
      • 搜索合作伙伴(可选,开启“包含搜索合作伙伴”时)。

    Display(GDN):

    适用:品牌曝光与再营销补量。输入为图片素材与受众定位(兴趣/意向/自定义)。

    • 主要展示位置:
      • Google 展示广告网络(GDN)的网页与移动 App 内展示位。
      • 部分 YouTube 以外的 Google 自有资源中的展示位(不含 Discover/Gmail 信息流;这些由 Demand Gen 覆盖)。

    YouTube(视频):

    适用:讲故事、教育用户、触达新客与再营销。输入为视频与受众。

    • 主要展示位置:
      • YouTube 视频观看页前/中/后贴片(in‑stream)。
      • YouTube 主页、搜索结果与信息流(in‑feed),含部分 Shorts 信息流。

    Shopping / Performance Max(电商):

    适用:SKU 驱动的电商;PMax 汇聚全版位,需要高质量素材/Feed/受众。注意:在创建向导里,Shopping 与 Performance Max 是两个独立卡片;有高质量 Feed 时优先 Shopping,素材与数据成熟后再考虑 PMax 扩量。

    • 主要展示位置:
      • Shopping:Google 搜索结果页的商品卡片、Shopping 标签页、图片搜索;可扩展到搜索合作伙伴。
      • Performance Max:Search、YouTube、GDN 网站与 App、Discover、Gmail、Maps 等全版位,系统自动分配流量。

    App Campaigns:

    适用:获取应用安装与深度事件(注册/付费);iOS 需考虑 SKAN 转化值映射。

    • 主要展示位置:
      • Google 搜索与 Google Play 商店(搜索、详情页与推荐位)。
      • YouTube、Discover、GDN 网站与 App、Gmail 信息流等。

    Demand Gen(需求生成):

    适用:以图片/短视频驱动的拉新与转化,版位覆盖 YouTube(含 Shorts/主页/信息流)、Discover、Gmail。更偏中上层漏斗,但支持转化优化;对创意吸引力与节奏要求较高。

    • 主要展示位置:
      • YouTube 主页/观看信息流与 Shorts 信息流(以图文/短视频形式)。
      • Discover 信息流。
      • Gmail 的“推广/社交”标签信息流。

    拿不准就从 Search(品牌/非品牌分仓)起步,素材与数据成熟后再上 Video/Demand Gen/PMax,本章都以Search为教学。

    第三步: 设置转换目标(Goals Settings)

    在这一步你要告诉系统:本系列要为哪些“主要转化”出价。界面会先给出“账户默认目标(Account‑default goals)”,你也可以点“Additional goals”选择或新建自定义目标组合(Custom goal)。

    操作要点:

    • 主要 vs 次要:只把“用于出价的目标”设为主要(Include in ‘Conversions’ 打开);其他微转化(如浏览、加购、开始结账、视频播放)设为次要,仅用于观察。
    • 目标分组:可以把多个动作放进一个自定义目标,例如“Sign‑up + First_msg”。用于线索场景时,建议只包含“高质量线索/合格事件”。
    • 计数方式(Counting):
      • 购买/注册等可重复价值:选 Every;
      • 线索表单/电话:选 One,避免重复计数。
    • 价值(Value):
      • 电商:传递订单含税含运费的真实金额;
      • 线索:用历史转化率×单客价值估算一个“线索价值”,或做“线索评分→价值映射”。
    • 归因模型(Attribution):优先 Data‑driven(默认);数据不足时用 Linear 或 Position‑based,避免 Last‑click 带来的偏差。
    • 转化窗口(Window):Web 常用点击 30–90 天、曝光 1 天;订阅/高客单可适度加长。
    • 增强型转化(Enhanced conversions):开启以提高匹配率;线索业务建议启用 Enhanced Conversions for Leads(表单字段哈希回传)。
    • 离线回传/质量闭环:B2B 或高价服务必须把“合格线索/成交”通过 gclid/gbraid/wbraid 回传;否则系统会围绕“原始提交”优化而跑偏。
    • GA4 vs Ads 目标:优先以 Google Ads 原生转化作为出价信号;也可从 GA4 导入,但要保证去重与命名一致,避免重复计数。

    这一部分非常重要,我上述讲的都是在设置Goals的一些心得,这部分的经验只能在实战中得到。

    第四步:出价(Bidding)

    • 关注点(What do you want to focus on):
      • Conversions(转化次数):系统会帮你尽量获得更多的转化(如注册、购买、表单提交)。适合:线索型业务(收集表单、电话、预约),刚开始跑广告,还没有稳定的价值数据时。
      • Conversion value:系统不仅追求转化次数,还会考虑 转化的金额/价值。适合:想让系统优先优化高价值订单,而不是单纯数量。
      • Clicks:系统帮你尽量获得更多点击量。适合:冷启动阶段、测试素材/文案时或者还没搭建好转化跟踪/无法做跟踪(跟踪就封户),暂时只能先看流量。
      • Impression share:系统帮你争取在搜索结果里占据更高的展示比例(比如目标:在品牌词搜索里至少展示 90% 的广告)。适合:品牌寄生。
    • 目标出价(Set a target cost/ROAS):
      • 冷启动阶段不勾选,先让系统自由探索;
      • 当近 7–14 天宏转化≥20–30/周再设置 tCPA;
      • 当稳定传值且量级充足时设置 tROAS。
    • 出价上限:仅在 CPC 异常时短期使用,过低上限会压制学习。

    第五步:系列设置(Campaign settings)

    • 位置与语言:按目标市场拆系列;多国家/多语言不要混放。
    • 网络:Search 系列可考虑关闭“包含搜索合作伙伴”和“展示扩展”以便初期控量与干净数据;成熟后再尝试开启。
    • 时段与设备:先全时段/全设备,稳定后根据报告做分时/设备调价或排除。
    • 频次(展示/视频):GDN/YouTube 设频控,避免过曝。
    • 追踪:确保 Auto‑tagging 开启;URL options 中配置 UTM。

    第六步:AI Max(可选)

    AI Max 是 Google 在 Search 广告系列里提供的一种 AI 优化模式,它会自动帮你:

    扩展关键词(尤其是广泛匹配 Broad Match)。根据落地页、广告资产内容,自动拓展覆盖更多相关搜索。动态匹配最优广告文案和落地页。

    我没开过,主要是你都自己写了,AI只能给你60分的东西。

    第七步:关键词与资产生成(Keyword and asset generation)

    没什么用,一般都是自己做素材和挑关键词。

    第八步:Keywords and ads(关键词与广告)

    到了第八步其实就是系统默认让你添加一个广告组(你可改广告组名称),下一节就是专门讲广告组,这一节我们简单过一下就行。

    在广告组里:

    • 填 Final URL / Path(这个组的落地页)。
    • 加 关键词(一个主题一组)。
    • 写 RSA(12–15 标题、4–6 描述;必要时 Pin H1/H2)。
    • 加 附加资产(Sitelink/Callout/Structured snippet/图片……)。

    点“保存并继续”后,你可以继续添加更多广告组(每个广告组重复上面这套动作),或先用一个广告组上线,后续再补。

    第九步:预算(Budget)

    起步与节奏

    起步预算:≈ 目标 CPA 的 2–3 倍/日,或能支撑 20+ 宏转化/周 的水平。

    例子:如果你希望每个获客(CPA)成本是 100 元,那么日预算建议定在 200–300 元以上。

    预算太小 → 系统一天采样太少 → 学习期没法收敛。或能支撑 20+ 宏转化/周指的是,Google 的算法需要「样本量」来学习。最佳实践是:每周要有 至少 20 次“主要转化”(宏转化,如真实下单/合格线索),否则学习期不稳定。

    分仓占比:品牌 ≤ 30%(避免吃掉非品牌探索预算);再营销单列。

    调预算规则:单次改动 ≤ 20%;改后观察 7–14 天;一次只改一个变量。

    与出价策略的配合

    • 冷启动/少样本:Maximize Conversions(或 Value),不设目标值。
    • 近 7–14 天宏转化 ≥ 20–30/周:切 tCPA
    • 稳定传值且量足:切 tROAS(优先 Non-Brand Search / PMax)。

    第十步:Review(审核与上线)

    提交后进入审核+学习期(7–14 天),不要频繁调预算/目标/结构。

    2. Ad groups(广告组)/ Ads

    Ad groups的定义是围绕一个“主题/意图”的关键词或受众 + Ads的集合(Search 是关键词,Display/Video 是受众;PMax 对应的是 Asset Group,概念其实是近似的)。除此之外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分仓,保证结构清晰(比如“品牌词组”和“非品牌词组”要分两个广告组)。

    我们还是以Search为例,在 Search 系列里,Ads 是通过 Ad Group 中的 RSA(自适应搜索广告)组合生成的不同广告版本。

    如图,我们填写了15个标题和4个描述:

    而这其实就是RSA,系统会机械学习动态算最适合的标题和描述组合,组合出来的结果其实就是最下层结构的Ads。

    1. 广告组命名规范与分仓策略

    • 命名模板:目的-类型-国家-语言-出价-日期-[备注]
    • 分仓原则:
      • 品牌 vs 非品牌:品牌成本低、易“吞预算”,务必单独系列;非品牌承接增量。
      • 再营销 vs 冷启动:再营销单列,易控频控与预算;冷启动系列守护探索。
      • 语言/地域:多语言/多国家拆分系列,便于预算与素材本地化。
      • 目标:tCPA 与 tROAS 不要混放一个系列,会打架。

    示例结构:

    • Brand-Search-EN / Brand-Search-JP
    • NB-Search-EN / NB-Search-JP
    • Display-Remarketing-30D / YouTube-UI-Demo
    • PMax-HighLTV(成熟后)

    看到这么多的关键词、Title和Description就很头疼把!但这里其实前面学到的SEO基础就可以排上用场了,这里的关键词、Title、Description和SEO那一块的东西共通的。

    有一个简单的搜索词工作流:

    1. 标注高花费无转化词 → 否定;
    2. 发现高意图长尾 → 加入词组/精确;
    3. 合并低量词,聚焦高量主题;
    4. 补充文案关键词与 LP 一致性。

    3. 上线 SOP(以 Search 为例)

    1. 创建系列:Search → 选择目标(建议 Conversions)→ 设置地域/语言/预算/出价策略。
    2. 建广告组:按主题与意图拆组;添加 5–10 个关键词;加载组级否词。
    3. 写广告:1–2 条 RSA,10+ 标题、4+ 描述;添加 Sitelink/Callout/Structured snippet。
    4. URL 与 UTM:Final URL 正确;URL options 中填 UTM;Auto‑tagging 已开。
    5. 提交审核:等待通过;若被拒,先看 Policy details 调整并申诉。
    6. 观察 7–14 天:每天清理搜索词;每周替换低效资产;稳定后考虑切 tCPA/tROAS。

    4. 如何应对审核被拒

    1. 斗篷,用IP给用户分流,当是来自Google或者数据中心的IP的时候,用B站,否则用A站。 核心问题:IP库与识别不精准,会造成大量用户流失。
    2. 用一个干净的域落地页。核心问题:二次转换,漏斗多加一层。
    3. 找直客护盘。核心问题:成本高。
    4. 灰产体系化不停换户换域。 核心问题:成本高。。

    结语

    其实看起来名词很多,概念很多,但其实一上手就很简单了,投流不上手是学不会的,大家可以自己做个东西投一下试试。